广东珐琅颜值华美收藏待兴-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来源:金羊网作者:林清清发表时间:2018-05-15 18:12

1.jpg

钟表上常见的广珐琅

2.jpg

大福五棱瓶 杨志峰供图

3.jpg

广珐琅可作为日品文创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清清(除署名外)

今年3月,刚刚在香港举行的由政府资助举办的“清代广东珐琅工作坊会议”上,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的专家,对于广东珐琅进行了全方位的专业探讨。广东珐琅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与收藏界的重视。

记者特意邀请了目前广东珐琅最高级别非遗传承人杨志峰,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珐琅专家丁蕾,为读者介绍这拥有华丽颜值却少人认识的广东珐琅,拥有怎样的“艺术血统”和收藏现状。

4.jpg

受访嘉宾 杨志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珐琅”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5.jpg

丁蕾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

a艺术血统

光凭颜值 就能吸引人的广州珐琅

以铜胎画珐琅为主的广东珐琅颜值华丽,历经岁月却色彩如新,既能成为首饰或装饰品,又能在日用中发挥实用价值。它从欧洲传来,进入宫廷收藏与民间使用,又经丝绸之路返销欧洲,不仅凝结着中西结合的工艺之美,更有着丰富的人文之气,广东之美。

“其实在我真正系统研究广东珐琅之前,就已经被它的颜值吸引了。”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丁蕾,最初接触广东珐琅,就是被台湾大学教授施静菲一本著作的封面——清宫藏广东珐琅的“高颜值封面”所吸引。

同样被广东珐琅的华丽精美所吸引的人古今皆有。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进入中国后受到了皇帝的喜爱,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造办处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珐琅工匠进京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新中国成立后,外销的广东珐琅曾在出口创汇年代有过辉煌历史。

相对于一直将珐琅作为奢侈品的欧洲,广东珐琅曾经有过被皇帝喜爱而大量收藏的经历,也有过外销欧洲大受欢迎的辉煌,而今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却少人所知,在国内知名度与藏家甚至不如在我国北方俗称为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尽管广东珐琅匠人也派员上京学习掐丝珐琅的技艺,最后融合广东画珐琅与北方的掐丝珐琅,发明了兼具两者所长的中彩珐琅。

羊城晚报:在你看来,广东珐琅最突出的艺术价值在哪里?

杨志峰:广州珐琅主要以铜胎画珐琅为主,技艺由欧洲传入,善于用西洋人物和舒卷自如的卷草番花作为装饰图案,色彩艳丽。广州珐琅能以低高两种不同的火度,烧出软硬两种透明的珐琅。到了近现代,更不断创新,融合掐丝珐琅的技艺,以金色勾勒出图案轮廓,再于轮廓内涂赭黄绿等色珐琅釉,达到表面如同掐丝珐琅的效果。

上世纪70-80年代,我曾被厂里派去北京学习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而后融合传统画珐琅和掐丝珐琅两者的技艺,创造出新工艺“中彩珐琅”,既能体现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透过透明釉下呈现出细腻的工笔画效果。这也是我们广东珐琅一向善于中西结合的体现。

“广珐琅”与“广东珐琅”是什么关系?

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的广州珐琅,人们也许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广珐琅”——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故宫收藏中,它的身影也常常现身于乾隆藏表、宫廷家具中。然而在目前的官方文件中,我们却常看到“广东珐琅”“广州珐琅”的称呼。他们之间有什么渊源与关系?

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丁蕾介绍,“广珐琅”这个名字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是因为清宫收藏中典籍记载有清晰记载。但清宫收藏的广珐琅,具体是清廷造办处召集广东工匠制造的?还是由广州本地工匠制造后呈上的贡品?含义较为模糊。而广东珐琅的精髓在于广州,工匠也都聚居于当时广州的大新路一带。而广东珐琅其实并不仅止于宫廷收藏,而是包含了清宫贡品、民间用品、外销商品三种,各有特色,因此广珐琅的概念,虽然广为人知,但边界不够全面。

“我国烧制的画珐琅器造型稳重浑厚,与瓷器中的粉彩瓷相似,而欧洲的画珐琅器,胎体一般比较轻薄,表面具有较强烈的玻璃光泽。”采访中杨志峰随手拿出一件由藏家赠予他研究的欧洲画珐琅小盘,举例说明。胎体比较轻薄,上手更显轻巧清脆,而且表面的透明珐琅也更具光泽感。

羊城晚报: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广东珐琅藏品的收藏情况和大致数量如何?请举例说明一两件重要藏品的基本情况,与国内同类博物馆的横向对比的特色或地位如何?

丁蕾: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约有珐琅器150件,包括掐丝珐琅、铜胎画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嵌珐琅等,其中以前两种为主。除第一种不能确定外,其余大多都应该是在广东制作或广东工匠生产的珐琅。我馆的馆藏广东珐琅,是除故宫博物院外,国内同类博物馆中最全面的,级别高,大多数藏品上等级。

羊城晚报:相比北方的掐丝珐琅和欧洲的画珐琅,以画珐琅为主融合了多种珐琅工艺,是否广东工匠独有的特色?

丁蕾:清代广东珐琅以画珐琅知名,擅长复合珐琅工艺。欧洲珐琅大多宗教题材或人物肖像,广东珐琅中西结合,画工精细。我认为除了技艺外,广东珐琅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工匠的“创新”精神。

b收藏现状

颜值过高,导致断代、修复困难?

广东珐琅的色彩经久不变,靓丽如新,然而颜值过高也有自己的烦恼。故宫钟表修复专家王津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提及,在修复广钟过程中,复杂的机械传动机制都不是最困难之处,修复的难点反而是广钟上华丽的广珐琅,一经破损缺失就难以修复。羊城晚报记者向杨志峰求证了其中原因。

“因为不同颜料所含矿物质不同,不同颜色都会有不同的烧制难度,方法与原料配比也有细微差别。因此,一件广东珐琅作品,成品至少要烧10多次。”杨志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意味着,在上釉之前就要考虑不同的烧制次数与火度,所需要的原料调配比例。若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容易在数次不同火度的烧制过程中,出现“烧崩”或颜色不正等问题。而一件广东珐琅作品在完成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把玩或摆放,珐琅表面已经“受惊”、氧化,甚至已经产生包浆,此时若因破损要再填补、整件重烧,很难保证原先未破损部分重烧不会出问题。即便能成功烧出来,新烧出的颜色也会与原先的不一样。因此广东珐琅的高颜值,也需要细心呵护,一旦磕破缺损,就难以修复原样。

而对于收藏入门者,面临更大的知识门槛是,珐琅作品的断代困难。目前由于资料缺乏,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民间的广东珐琅藏品不免出现断代不清的问题。

3月份举行的“清代广东珐琅工作坊会议”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杨勇的主题演讲“谈谈广珐琅的断代方法,从明中期珐琅器的判定说起”,与专家们讨论了通过纹样历史背景和与其他纹样共存的方式,判别明代,特别是明中期掐丝珐琅的断代。

羊城晚报:在3月份的香港研讨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杨勇谈到广珐琅的断代问题,断代是否目前面临急需梳理的一个问题?

丁蕾:在广东珐琅藏品中,若是清宫藏品,因为记载清晰,有据可考,传承有序,不会有断代不清的问题。说明历史性资料的佐证非常重要。而谈到珐琅的断代问题,不仅仅是广东珐琅,掐丝珐琅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杨志峰:也曾有藏家拿着拍卖行图录来询问我,对一些广东珐琅藏品的年代鉴别有疑问。我的确见过一些近现代作品被误判,这说明民间对广东珐琅的资料研究还不够。台湾大学教授施靜菲曾对清宫收藏广东珐琅做过非常细致系统的研究,我想会是我们研究留存在民间收藏界的广东珐琅的借鉴。

向高端收藏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之际,杨志峰的手腕上,正戴着一枚广东珐琅表盘的腕表。简单的盘面也没有刻度,只有两根指针,以及与用广东珐琅描绘出杨志峰工作室所在地花都地图的图案。“这枚广东珐琅腕表还只是一个尝试,完全是我个人定制。”杨志峰笑着表示,由于耳濡目染,自己的儿子目前也对非遗文化感兴趣,设计了许多广东珐琅与家具或文创小品的跨界设计。

这种传统的技艺,还有什么创新方向?与抽象、水墨结合正成为一种新的风格,以发挥广州画珐琅擅工笔的长处。杨志峰拿出两片半成品的水墨画珐琅片,向记者展示正在尝试的“文人水墨画”风格广东珐琅。

羊城晚报: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广东珐琅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杨志峰:我认为会向高端收藏发展。要将广东珐琅的传统技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相结合,才会有发展下去的生命力。现在我们也在开发一些文创生活用品,例如用广东珐琅与家具结合,将广东珐琅茶具与香器结合。

羊城晚报:广东珐琅上的画工精细,与掐丝珐琅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是否可以尝试与抽象画或实验水墨的结合?

杨志峰:这正是我目前在尝试的一个方向。与抽象画的结合,我曾经结合广州西关的满洲窗元素,创作出广东珐琅抽象画。而广东珐琅上精致细微入毫的工笔画风格,我正在研究与中国水墨相结合,让广东珐琅呈现出中国文人更喜欢的淡雅色彩。

羊城晚报:对于民间收藏爱好者,有何收藏入门建议?

丁蕾:对于收藏爱好者,首先要分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何收藏。如果追求完美,就收藏艺术品;如果是对社会经济变迁感兴趣,就要关注广东珐琅器背后的故事。

(编辑:麦洁仪)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每天给你推送新鲜热辣旅游信息。我们一起旅游吧!

添加评论

| | | | | | |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网站地图